我国铜材行业有哪些特征?如何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常州黄铜管限产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压力。
1、总量上,以粗铜衡量的铜材产量高、增速快,是铜材行业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也意味着如何降低粗铜产量将是未来碳中和实施路线不可回避的难题。2020年我国粗铜产量首次超十亿吨,占全球产量的份额超过50%。
同时,近年来中国粗铜产量增速显著高于全球,2018-2020年中国黄铜管粗铜产量增速分别为6.6%、7.9%和5.2%,分别较全球(除中国)增速高出2.7、9.9和12.9个百分点。2、产业结构上,铜材产业集中度低,行业资源整合空间大。
碳中和为我国铜材产业集中度提升带来新的机遇,行业资源整合后有助于提升铜企进口铁矿石时的议价能力,保障供给的稳定性,提高发展的安全性,预防输入性通胀风险。
从横向比较来看,2019年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铜材产业产量前3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CR3)在50%至90%之间,而中国黄铜管铜材产业集中度CR3仅为17.3%。从纵向比较来看,截至2020年末,中国铜材行业CR10集中度为36.8%,较2016年仅提高0.8个百分点,与2016年工信部发布的60%目标相距甚远。长期以来,铜材行业存在制约产业集中度提升的三大因素。
一是铜材企业的地方政府管理特征阻碍了大规模跨区并购;二是融资能力不足,限制了铜材企业发起整合并购的能力;三是铜材企业同质化竞争,经营者缺乏并购动力。3、区域结构上,炼铜企业地域布局不平衡,河北等重点地区面临的减碳压力较大,减碳限产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压力。
|